5月11日-12日,2017年温州市高中美术课堂教学评比活动在永嘉县楠江中学举行,共有来自各县(市、区)的11位美术教师参加了为期两天的比赛角逐。 本次美术优质课评比的主题是“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鉴赏专题教学探索”。评比活动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践行我市高中美术“三让助学”,以学为中心的教改理念。 据了解,此次美术优质课评比的教学内容设定为美术鉴赏模块,课题委托承办学校公开抽取三个课题,分别为《走进博物馆》、《审美变化中的自我》和《心灵的慰藉》。并代为11位美术教师随机抽取课题,半天一个课题,进行“同课异构”,备课时间一周。参赛教师从教材出发,基于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设计课堂教学方式,选择教学方法,努力体现美术鉴赏课程的特点,内容与实施均有新意,可谓精彩纷呈。 活动第一天早上的课题同为《走进博物馆》,四位教师分别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带领学生走进博物馆。瑞安九中的薛遒老师,通过带领学生欣赏卢浮宫三宝之中的镇馆之宝“断臂维纳斯”,对比古风时期的雕塑,引导欣赏“曲线美”、“健康美”、“残缺美”。学生活动是以小组的形式在卢浮宫的浏览图上规划一条最有效的参观线路图,阐述选择欣赏的作品并说出理由,这个环节很好地贯彻了“三让助学”中以学为中心的教改理念。楠江中学的郑乐乐老师作为东道主,她的课堂带领学生进入的是梵蒂冈博物馆。卢浮宫享誉海内外,知名度极高,相对而言,学生对梵蒂冈博物馆会显得比较陌生。从选材上就给学生带来很大的新鲜感,有利于快速抓住学生的眼球。课堂以《拉奥孔》雕塑为主线带领学生欣赏美术中的雕塑部分,并让学生以黏土的方式制作面部或头像,内容重点突出,趣味生动。两位老师的课堂让人充分感受到美术课堂应该是属于学生的课堂,教师只是配角,学生才是主角。作为教师应该把这种主角光环更好地发光发亮。 当天下午,三位教师抽取的课题为《审美变化中的自我》。如何让学生在欣赏中体会艺术家的自我,三位老师各自有自己的思路。温州二高的陈艳老师将着眼点放在西方肖像画审美变化中的自我体现,活动设计颇有新意,课程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肖像画,重点介绍毕加索,除了对比不同时期自画像中自我的表现,同时还帮助学生了解立体主义的概念和特点。 活动第二天,评选的课题为《心灵的慰藉》,感受宗教艺术。金佳佳老师和来自平阳职专的王德河老师通过课堂给我们进行了一次宗教的心灵洗涤。金佳佳老师的课堂选择的着眼点集中在菩萨造像的变化,从古印度到汉朝,再到北魏最后到唐朝。选用的图片细节清晰,一目了然,知识点概括性强,让人印象深刻。课堂中,金佳佳老师把话筒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思考中总结菩萨造像的变化。通过这样的一堂美术课,相信学生对于佛教艺术会有更深的印象。王德河老师的课堂,本人整体形象让人眼前一亮,仪态大方得体,讲话温文尔雅。课堂的设计从佛教造像入手,重点比较4尊不同时期菩萨形象。课堂不忘展示自身绘画能力,同时,安排了佛像五官设计环节,在动手的过程中,学生努力表现人物神态的宗教式威严和肃穆,感受美术作品呈现引发人们心灵上的慰藉,作品效果非常好。 此次高中美术课堂教学评比活动,在一种互相学习的和谐氛围中,充分展现了不同教师间的教学风格,加深了教师对美术课堂的和审美陶冶和育人价值认识,感受到将课堂“让”给学生的重要性,与会老师们均表示收获颇丰。 张伟报道
   
|